中国经济的伟大飞跃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历史选择。1978年,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79亿元,占世界经济的1.7%,居世界第11位。
从那以后,中国经济迅速发展。1986年,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;2000年,中国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,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;2010年,中国经济总量突破40万亿元,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占世界经济总量的9.2%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经济持续崛起。2016年和2017年,GDP先后突破70万亿元和80万亿元大关,2018年达到90万亿元,占世界经济的16%以上。
2020年,面对疫情的重大考验,我国率先控制疫情,率先复工复产,率先实现经济由负向正增长。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已从2019年的16.3%上升至17%左右。这一成就并不容易。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中权重更大、含金量更高的领导者。但是,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,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,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。
对此,宁吉喆表示,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,实现长期发展目标仍需艰苦努力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新的蓝图:到2035年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。据专家分析,这意味着到2035年,按目前不变的价格计算,我国的GDP将从目前的1万亿元翻一番,达到200万亿元。